杨怀中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对回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此进入这一领域,探究不止。到如今74岁了,他还在回族研究领域里研习、笔耕不辍。可以说,来到宁夏的50多年间,就是杨怀中先生对民族文化孜孜以求的50年。
鲁迅先生曾说:“要赶快做!”史学界泰斗白寿彝先生晚年几次叮嘱:“回族的事,我们自己要干。你要有精神准备,要挑担子,要敢于扛大旗。”这些都让杨怀中先生感到时间的紧迫,50年如一日地践行着鲁迅先生的名言,也践行着大师的嘱托。走近他,我们会看到一个不遗余力要为回族文化做些事的人,一个不计报酬、不辞辛劳的人。
萌发认识母族的嫩芽
杨怀中出生于甘肃省靖远县一个回民家庭,在当地回民小学接受文化教育。识字后,他开始思考:回回民族究竟是怎样的,回回民族与伊斯兰教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一直在他幼小的头脑中挥之不去。1954年,中师毕业时,杨怀中给我国历史学专家白寿彝先生写了一封求教信,得到了白先生的鼓励;1956年,他又给北京大学的马坚教授写信,向他求教应该读些什么书。马坚教授热情回信,指导他读《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和《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参考资料》等必读书目。正是这两本书,将他引入了中国伊斯兰史和中国回族史的殿堂,使他萌发了一个念头:想多对自己的母族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这棵认识母族的嫩芽,一直指引着他最终走上以研究民族历史文化为职业的道路上来。
1956年,他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尽管他学的是中文,但在课余,他对回族的历史文化书籍是有书必读,还向一些回族老人进行请教、调查。
1958年,大学毕业面临分配时,老师找他谈话,说宁夏要成立回族自治区,希望回族学生能够去宁夏工作。杨怀中答应考虑3天。他想:自己是个回族青年,到回族自治区做回族的历史文化工作是很有意义。于是,不到3天,他就决定到宁夏工作了。
1958年8月,杨怀中被分配到宁夏文教厅文化处,做回族文化的调查搜集工作。因为感兴趣,他工作起来,更是满怀热情。1962年,他向组织上递交了一万多字的“回族和伊斯兰教历史资料调查研究设想”一文。在设想中,他提出了两个观点:组织力量向民间抢救近百年来的回族历史资料;组织力量,研究中古时期伊斯兰文化和回回民族文化。如今,在一些大学中,他的这篇文章是读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时的必读篇目。
为回族文化研究开山凿石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杨怀中调入宁夏人民出版社工作,担任政史组负责人。这一时期,他把回族历史文化和伊斯兰研究的书稿作为出版重点,出版了一系列回族研究方面的专著。如《回族简史》、《漫谈清真寺》、《清代中国伊斯兰教论集》、《回族史论集》、《伊斯兰教在中国》、《中国伊斯兰教参考资料选编》(上、下册)、《中国伊斯兰史存稿》、《宁夏伊斯兰教派概要》、《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世界伊斯兰教派概要》、《伊本·白图泰游记》、《北方民族原始社会形态研究》等。他说:出版这些书的动力,只是想为本民族做些事情。
杨怀中先生回忆:当时出版这些书,多有波折。在“文革”影响下,民族宗教书籍还是重灾区,很多人都不敢接触。“但我认准了这件事!”他说。
这一批书籍在当时起到了“打破禁区,推动研究”的作用。有学者说,这些书籍是“沙漠中的绿洲”,“是编辑慧眼识书”,起到了“开山凿石的作用”。
中国史学界泰斗白寿彝先生在《回族史论稿》序言中这样评价他:“杨怀中在宁夏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时,组织出版了一批关于回族历史文化和伊斯兰教研究方面的书稿。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需要有相当的学术热情和学术勇气的。”白先生还提到了30多年前,杨怀中写信求教的事。他说:“杨怀中同志是一位中年学者,但在学术经历上,已是一员老兵。1954年,他就从甘肃来信讨论回族史方面的问题,这距今已经是30多年了。”
几本著作
1981年秋,杨怀中调入宁夏社会科学院,从事回族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这期间,他开始了丰富的著述时代。
《回族人物志》有元、明、清、近代4册书,对元以来的回族历史人物、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宗教、文化等分类,每人写成一篇传记,附录有关参考资料。从1982年2月至1992年11月,他师从白寿彝先生,历时11年,完成了此书的编写。这套书显示了中华文明对回族的孕育和回族的族源、形成、发展和回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对回族人民来说,它提高了回族人民的自识水平;对汉族朋友来说,它帮助他们了解回族,打下民族团结的基础,为回族历史的编写提供了条件。
《回族史论稿》收集了杨怀中先生研究回族历史的17篇论文。1991年8月出版,1992年1月重印。这本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伊斯兰与中国文化》是在对伊斯兰文化的渊源和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内涵、特点和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响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学术专著。这本书对中国历史上伊斯兰文化的4次高潮、3大属性概括分析,在天文学、医学、典籍题解、汉文译注的评价、《古兰经》译本分析等方面有很大突破,在国际学术研究中,处于前沿地带。
《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国伊斯兰历史文献、研究著作与翻译作品的工具书,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与文化内涵。
创办并主编《回族研究》
1991年,杨怀中先生创办并主编的《回族研究》季刊创刊。这是国内唯一全方位研究回族的学术刊物。经过18年的殚精竭虑,现已出刊70期。《回族研究》被评为“中国民族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成为宁夏地区唯一的“双核心期刊”;它还6次跻身于《CSSCI》419家“来源期刊”行列,同时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家级学术刊物。这让很多学术界人士都很吃惊。
杨怀中先生并不是一个挂名主编。联系作者、组织稿件、审稿、选图、校对、撰写编者按,筹集经费方面,他事必躬亲,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刊物运行的前10年,因经费紧张,杨先生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审稿费。他以刊物的名义出差或组稿,用的都是自己的课题费。在《回族研究》创办18年来,他以刊物为平台,提携国内一批回族青年学者,使他们一步步成长起来,逐渐成为回族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走上国际讲坛
1986年,杨怀中应邀参加美国洛杉矶圣塔拔巴拉加州大学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并演讲了《中国甘宁青的苏菲派》的论文,会后应邀前往华盛顿大学、霍立奥克学院、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学府讲学。后又于1989年再度赴哈佛大学参加“中国伊斯兰文化遗产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了《伊斯兰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论文,进行了演讲。1994年,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泉州召开的“伊斯兰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他提交并演讲了《中国历史上伊斯兰文化的四次高潮》,此文的英文译稿发表在伦敦出版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事务学报》1996年第一期。此后,杨先生还先后到西亚、中亚、南亚、北非、欧洲、日本等地考察访问,对中国回族伊斯兰研究走向世界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今,杨怀中先生承担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回族通史》的撰写工作。他是课题主持人。74岁的高龄,使他深感头绪多、压力大。但他常想起白寿彝先生晚年的叮咛,他说:“我想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事情,为回族和伊斯兰教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个人简介
杨怀中,男,回族,1934年10月5日出生于甘肃省靖远县。195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8月,分配到宁夏文教厅文化处,从事回族伊斯兰教历史文化调查搜集工作。1970年秋,调入宁夏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为政史编辑室负责人,编辑出版了一批回族历史与伊斯兰学术文化研究书籍。1981年调入宁夏社会科学院,从事回族历史与伊斯兰文化研究。先后任回族伊斯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学术季刊《回族研究》主编,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兼任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宁夏高级专家联合会副会长。
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他赢得了“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西北第一流的回族穆斯林学者和苏菲派专家”的赞誉。杨怀中先生因为对回族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的贡献,在国内外的回族学研究人员中受到普遍的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