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亦称感恩祭,是圣教会祭献天主的大礼,其名称来自拉丁文Missa的音译。古代教会举行感恩祭,礼仪结束时,都要向参礼者说:“Ite,Missa,est!”意思是:“仪式结束,你们离开吧!”这样久而久之,“弥撒”便成了感恩祭的代用名称。 弥撒来源于《圣经·新约》的最后晚餐。根据福音书记载,耶稣在受难前夕的晚餐中,分别拿起麦面饼和葡萄酒,感谢祝福了,把饼、酒变成自己的圣体圣血,交给门徒们吃、喝,并命令门徒们这样做,来纪念他;晚餐后,耶稣即被交付,受苦受难,在加尔瓦略山上被钉十字架而死,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耶稣在最后晚餐中建立了圣体圣事,举行了第一台感恩祭。 而他的晚餐祭献和他在加尔瓦略山上十字架的大祭是不能分离的。他把饼和酒分别祝圣为他的圣体圣血,表示他受难死亡。完全倾流了自己的血。从祭献的本质来看,最后晚餐的祭献和加尔瓦略山上十字架的祭献是一而二、二而一,根本不能分离的。教会举行弥撒,便是按照耶稣所吩咐的,直接地重行他的晚餐祭献,间接地重演了他在加尔瓦略山十字架上受难圣死的大祭。 弥撒是圣教会最重要、举行得最多的礼仪。其目的是成圣体圣血、祭献天主,向天主表示钦崇、感恩、祈求和赎罪。教会的主要信仰活动都围绕着弥撒而进行。弥撒是天主礼仪生活的主体与中心,也是高峰。 根据天主教《新约》记载,耶稣在传教3年后,预知自己会被捕受尽酷刑而死,因此在纪念逾越节的晚上和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耶稣升天后,门徒常聚在一起重温耶稣的教诲和举行分饼仪式,后来这两部分成为完整的祭献礼仪。弥撒中,教友透过聆听圣道及参加圣祭,亲身参与耶稣基督自我奉献于天主圣父的大礼。教会初期称为分饼,西方教会604年后始称弥撒。同EucharisticCelebration。 天主教的主要宗教仪式。据称,举行这种仪式就是重复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对天主的献祭。由神父主持该仪式。他宣称,祝圣后的葡萄酒与面饼已变成了耶稣的“圣血”和“圣体”。让参加祈祷的信徒分食面饼。信徒们认为,吃了耶稣的圣体,就可以获得天主的恩宠,又认为食圣体可收永生赎罪之效。教徒参与这种仪式的行为称作“望弥撒”。 在教会中,只有神父、主教才可以主持弥撒。并且只使用拉丁语主持弥撒。后来经过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改革。天主教中的大多数教会都采用民族语言和有民族特色的礼仪来举行弥撒。而在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各派,除英国圣公会高派教会外,一般不采用弥撒礼仪,而是保留了圣餐礼。
|